今年40歲的馮國昌,1984年高中畢業(yè)后,他參過軍,當過泥瓦匠,但到最后,由于生計的原因,馮國昌還是選擇了成為一名鑄鐵平臺工人。由于沒有技術,初入鑄鐵平臺業(yè)的馮國昌只能從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干起。
自小要強的馮國昌不滿足于僅僅是當一名普普通通的“翻砂匠”,靠著一點點的看,一步步的摸索,馮國昌在實踐中慢慢的積累著經驗,也正是靠著自己堅持不懈,刻苦自學的精神,馮國昌的技術業(yè)務素質提高很快,逐漸成長為鑄鐵平臺崗位上的行家里手。
作為一個從農村里走出來的孩子,踏實,本分這種源自于骨子里的性格在馮國昌的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已經是廠里數得著的“技術骨干”,可是在他的心里,馮國昌還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手藝人”。
二十年的積累和沉淀,讓馮國昌完成了一個從新手到技術骨干的“華麗轉身”,同時,作為我市
鑄鐵平臺工業(yè)的見證者,馮國昌也親歷了我市鑄鐵平臺業(yè)由以往的“傻大黑粗”到“高精尖”的巨大變遷,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傳承上千年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是執(zhí)著,是嚴謹,更是精益求精,是敬業(yè),是誠信,也是在工作積累中的不斷創(chuàng)新。